喜歡有互動感的生日捐、會建立自己的行善清單、拒絕被情勒捐款/捐款人真心話

編按:根據 2021 年多多益善和公益責信協會合作發表的《NPO X 企業跨界合作地圖》,全臺年度個人捐款規模已達 1062 億元;公益責信協會最新調查也顯示,即使在疫情後,個人年度捐款規模也超過 700 多億。

這些在捐款市場不斷流動的龐大金額,讓我們看見臺灣社會相助的巨大善意與整體趨勢;但從微觀層次上來說,我們還想知道,每一位捐款人如何做出選擇、行動時的想法和觀點,還有在數據上較難呈現的個人心聲。

身為一個也非常仰賴公眾捐款的獨立媒體,《多多益善》從 8 月開始,每隔週推出 2-3 位捐款人的深度訪問,傾聽他們的真心話。期待能以此持續勾勒捐款人的多元樣貌和圖像,也作為各組織勸募、和捐款人維繫關係時的重要參考。

建立自己的行善清單,拒絕在壓力下被情勒捐款

Sylvia

35 歲,自由接案視覺設計師,新北市,年收入 90-100 萬元

最近半年到一年,我有單筆捐款過幾個組織。第一個是隸屬於農業部、在南投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,為了推動臺灣的生態教育,這座展館有一部分是以靜態展示的「保育教育館」;有一部分則專門做野生動物急救站,每天接受民眾、團體或政府單位送來的受傷/生病的野生動物,而且不收任何費用。

除了緊急醫療、救護和照護,野生動物痊癒後,特生中心也可能會將動物放回原地,讓牠們回歸原本的棲息地。我很認同這樣的行動,有單筆捐助過幾次,每次的金額約 1000 元,讓他們可以補充救護相關的物資等。

我也有單筆捐款給台南市野鳥學會。我看到他們在臉書倡議遊蕩犬貓影響生態的現象和議題,說臺南有很多溼地,最常被遊蕩犬隻攻擊的便是野生小鳥或水鳥,大部分的野鳥體型小、生理構造沒辦法抵禦貓狗的抓咬,因此死亡。

當時他們以這個議題募款,希望大家可以捐款讓他們有經費購買物資、繼續救援少數能活下來的野鳥,我單筆捐贈約 300-500 元。

第 3 個捐助的組織是支持流浪貓絕育計畫協會(TNR 協會),他們曾在臉書發文說救援了哪隻街貓、幫街貓拍照,也會告訴我們這隻貓咪的絕育費、醫療費是多少並募款,我曾一次捐助 300-600 元。

TNR 協會也會推出一些募款小物,如果是我家裡一定會用到、固定汰換的東西,像是每年的掛曆,我就會等他們出再買,當作支持。我也有購買過蘆葦女力出的募款產品,我很喜歡他們培力年長女性做作品的理念,就真的跑去寄賣點購買、支持。

購買 NGO 出的物品,對我來說有許多好處。一來是向他們買我本來就固定會買的常態用品(如掛曆、襪子)省下很多搜尋、比價的時間成本;再來是也可以支持組織,且能清楚知道自己身上的用品,是為了彰顯某些價值觀而買,我覺得很值得。

建立屬於自己的行善清單,想捐款的時候就派上用場!

我長期都有在捐款,會選擇單筆,而非定期定額捐款,是因為我習慣轉換捐贈單位和議題,讓我能在每次想要捐款的當下,憑感覺自由捐款。

這幾年我傾向捐款給協助動物或環境保育的組織,因為我內心深處覺得大自然的生命很重要,且他們幾乎沒辦法發聲,如果某個環節損傷,很可能會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