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g0v.social

燕子的季節到了,兩隻年輕小屁孩燕子看外面下雨不肯練飛,站在人類幫他裝的屎板上休息

Returning 'Home'

I don't know which is better: the home where I can't be my true self, or the one that looks splendid on the outside but is actually falling apart inside.

#timeless9b

社會參與不只是嘴巴說說而已

看著幾位年輕的好友,親身跑花蓮跑台中,站上街頭用盡各種方式為了台灣這個社會奔走,年輕一輩這麼的努力,心中覺得,十年後回頭,我希望看著現在蹉跎的自己嗎?

關心政治,不只是在網路上,也可以在實體的生活裡。

夜間陸戰志工回來,9:00~10:00 很多人晚歸,還是有些成果,9:30 有個健身的對上眼,一問才知道只簽了一階還沒簽二階,主動索取一疊連署書讓他回家給家人簽;9:55飛奔跑來,說差點沒趕上,開心到差點要擁抱志工。中間還有路人明明看他走了,又回頭買了果汁飲料,一一分送志工,根本餵食達人。

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同,眼神對上,通常是撇開視線的冷漠,但少數從眼神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嫌惡,也有碰到擺擺手,進而大喊我不要,倒讚,然後面露對我感到噁心皺眉的樣貌。

但更多的人是在忙碌的路程中,點頭致意禮貌的表示婉拒,微笑表示贊同但無法,也有為數眾多的路人不忘停下來為志工加油打氣,豎起大拇指,露出疼惜的笑容,直喊著我簽過了,大聲加油。

這又讓我思考,我期望社會的長相,對待表達不同意見的人,又會是什麼樣貌呢?

前兩天滑到這個,紀念一下「 Jimmy 捐給 Jimmy 」的佳話 ,不知不覺七年過去了。

終於在年初有機會去八里保育場探望他,當初捐的時候那可愛的小狗樣子不復存在,但長大後還是個屁孩樣,讓我想念了一下我家那隻,不曉得在天上過得好嗎(人間好複雜啊)。

這個是 Jimmy 的捐款頁,站上還有其他小狗老狗可以認養喔
https://www.apatw.org/civicrm/contribute/pcp/info?reset=1&id=555

有人問我說該捐什麼團體,怎麼分辨 NPO 有沒有作為,除了理念認同是基礎,良善目的是必要,我覺得還可以分成幾層次:

初階,看得到組織清楚的專案計畫和目標,責信透明,有公開可以探訪成果的管道,態度上是不畏檢視。

中階,組織有經營捐款人的活動,邀請捐款人親身參與組織的各種講座或社會實踐活動,跟組織的非募款人員詢問還是可以得到清楚的目標,甚至可以清楚的說出財務需求(缺口或需求)。

高階,深入組織志工,或是協會會員,參與會員大會,進而能夠了解 NPO 的年度規劃和結算,亦可確認組織方向有無偏移。

捐款除了善心展現外,其實某個程度上滿像是社會投資,捐款人越在意組織狀況,組織也會長的越往大家期待的樣子!

跟域名相關的鬼故事又來了。

客戶委託一家台灣公司去續約網域,猜測是為了開發票,想必該公司當然有這個網域註冊資料的登入帳密了。

然後該公司首先把 NS records 改成自己的,再到 Linode 上去發一個要刪除 zone file 所有權的爭議客服, Linode 標準程序是只受理也是 Linode user 的爭議,當驗證網域所有權,要求他在域名管理內容加料通過後,即可轉移所有權,刪除我們的 zone,既然續約的公司擁有續約的帳密,當然可以成功通過驗證,然後原本應該只續約網域的公司,就成功讓 DNS zone 刪除了。

重點是,網域續的廠商可以不告知客戶,做這種事情嗎?

更何況他都改了 NS ,新的 NS 也沒有要用 Linode,故意去申請 zone file 爭議,讓記錄刪除,有意為之讓客戶無法回頭,這種手段還是第一次碰到。

他應該沒料到,即使 parking 在 linode,我們其實有自動備份 dns zone

手碟拿到後兩個月,之前上的即興課程好像有點用,終於鼓起勇氣試著錄音,結論是:

海浪聲很棒,手碟就學藝不精

試了之後才知道,現場錄音真是難,那些進錄音室演奏團體,究竟是練多久、關在錄音室錄多久,才有辦法演奏出完美專輯的聲音,反觀我在那裡弄 MIDI ,還可一一顆一顆音符慢慢調...

設備是台老舊的 PCM-D100,這次不懂的要帶腳架,左邊和右邊敲擊的聲音還是有落差,但放在沙灘上錄海浪敲打的低音特別好聽,有天然沙丘遮蔽了原本浪花的高頻,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錄製的自然聲音特別好聽。

My favorite place to do bird watching. It's morning today.

#silentsunday #yilan #taiwan

原本以為是誤入遊行車道的小白兔,結果是使命必達的 Foodpanda,剛剛找不著訂購者,還站起來在機車嘗試多次無望,等了大概10分鐘才離開(到底是誰訂的啦)。

當下感受到台灣人很神,政治融入生活的樣貌無處不在,如此日常。

聽到了許多 ____ 歸 ____,政治歸政治,這類語彙無非是害怕衝突,進而被有心人利用,目的是讓害怕衝突的一般人失去發聲的權利。

但真實世界裡,這次大罷免靠著就是生活百般忙碌中還辛苦參與政治,把公民力量發揮的各個素人,剛剛提到志工時,也聽到全場掌聲。

#大罷免 #大罷免大成功

來推薦一下明天一早晨型人可以參加的活動,猛禽會辦的觀音山賞鳥

猛禽會的活動很 Chill ,不用報名,隨時可以到,隨時可以離場,每月似乎都有一週的週六或週日辦在北台灣。

https://raptor.org.tw/education/activitie/open-wings/1212-open-wings-2025-4.html

注意到這本書,是看了嘟友轉的書評:
The Case for Kicking the Stone
https://lareviewofbooks.org/article/the-case-for-kicking-the-stone

書評:
Carr提到,在設計我們所關注的內容時,[社群媒體]設計了我們的交談方式、我們如何看待其他人、如何體驗世界。」我們變得錯位、抽象:自我本身必須以可模因的形式來策劃。詩人Annelyse Gelman寫道:看著屏幕讓我在屏幕中思考。觀察像素讓我用像素來思考。

某種程度上,我想我們在網路緊緊相連卻離現實更疏離的現象,也是被設計出來的。

後續去看Carr以前寫的書,最有名的是
《網路讓我們變笨?: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、思考與閱讀行為》

不過讓我覺得值得一看的是他的過往呼籲的時間點:
2005年,他準確的預測了企業未來依賴雲端服務的商業模式;
2008 年評論 Google 搜尋讓我們變笨;
2010 年講網路科技讓人膚淺化;
2014 年講自動化造成我們的社會問題(回頭看現在的 AI 時代🥶)。

所以,為何我沒有早點看他的書呢?

(2/2)

書籍推薦:
Superbloom: 科技連結如何讓我們分崩離析(暫譯)
Superbloom: How Technologies of Connection Tear Us Apart
https://www.amazon.com/Superbloom-Technologies-Connection-Tear-Apart/dp/1324064617

人心真的會因為網路而轉變,看很多人發覺Meta立場後湧入小站找尋避風港,我覺得在這裡的天然體驗後,也會發覺到與傳統有毒社群媒體的差異,或許很多人來這裡可以找到網路波濤大海中的心靈避風港,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。

幾個深層動機讓我一直在探索現今網路樣貌:

一是十幾年前創業時對網路改善社會的憧憬,即使事業還活著,但網路變成不認識的樣子。

二是親身經驗,8年的讀書會受到疫情影響結束後,一位熟識朋友立場極化變成不認識的樣子,對社會熱情的的心靈好像不見了,透漏了埋怨還是咒罵世界的樣貌。問題是,在網路世界久了,我會不會也變成那樣?

三是最近事件,認識但不熟的朋友在社群網路做了難以置信的霸凌行為,影響社群和裡的氣氛。

對了,如果真的會有人想看,也是很願意來個實體或線上的讀書會以督促自己讀完,目前進度第二章。

續文介紹作者 Nicholas Carr
(1/2)

看到 ipa 提到 10-K 很有意思
https://g0v.social/@ipa/114349529715373917

看了 Facebook 、Google、Microsoft 和 Apple 後:

Facebook 如他所述,中國收入不少。
Google 看不大出來,但依賴外國非常少;
Microsoft 則看不出來或未揭露;Apple 則寫得很詳細:

2024的營收,553133 millions,大中華為 94034 millions,大約佔比 17%,比對了一下網路上其他投資數字,這比例是正確的。

https://www.sec.gov/Archives/edgar/data/320193/000032019324000123/aapl-20240928.htm

(不過 Apple 現金多,不用怕 X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