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努力,藝術家其實往往也得因為自己的作品
在島上努力好一陣子,甚至好幾年大島的島嶼北邊本來是一塊沒有開墾的地方
但島上從20世紀初就開始把漢聲病(痲瘋病)隔離在小島上
1933年,在島上年輕輕症患者集結下
手工開墾了一條環繞小島,可以散步的步道
島上的男女,可以避開他人視線,到一個可以展望海景的地方約會
這條步道稱為「相愛之道」當時的患者,在島上沒有發展親密關係的權利
被汙名化的漢生病,讓隔離患者結婚必須結紮、懷孕必須墮胎
從隔離的角度來看這段歷史,這名稱又特別的耐人尋味在2019年,藝術家鴻池朋子得知了島上的歷史
前往島上覺得這麼窒息的「隔離島」氣氛
往北邊山徑走去,才發現原來有荒廢的小徑一直座落在那裡
修復這條小徑後,為這小徑加上了幾個遠望家鄉距離的地點
走完這條小徑大概得花30分鐘,路上都是茂密的灌木林
很難想像當年怎麼徒手開墾這條小徑的患者
也很難想像藝術家怎麼復原這條小徑,用了多少氣力
2019至今,後續花了數年怎樣的維護
無論是當年被污名、委屈隔離的患者
還是想要為這段歷史、修復步道的藝術家
都非常努力的生活著,我才有辦法走到這段意義深遠的山間小徑(3/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