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g0v.social

幾個月前碰到了傻眼的事,現在應該終於可以說一點點,有雇主因政治立場,惡意開除跟著他十幾年的員工。

我覺得因政治立場開除真的是民主社會非常忌諱的事情,後續覺得好像應該做點什麼,一直放在心上。

時間飛逝到幾個月後的近日,勞資雙方得對簿調解委員會,朋友求助,他有幾萬行的 LINE 聊天紀錄,有沒有辦法抓出超時工作的時數?

打開了 Claude Code,請 AI 寫了 script 幫忙標示超出上班時間的對話紀錄,萃取出8年來下班老闆用 LINE 對話的內容。

每天來分三個時段,下班後到凌晨、凌晨到早上6:00、早上6:00到上班前,每一段對話,整理好丟給 AI 做語意判斷是不是跟工作有關,判斷不出來、無關的就略過,不標示時數~

最後結果,8年來的加總,下班跟老闆聊天講工作相關的時間,約略有275工作天(以一天8小時計算)。

計算下班聊天算工時,一定有很不準確的地方,因為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,那個時間區間很難抓,但常常這樣下班LINE,應該真的就很難休息。

今天看到「AI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」這句話,特別有感。

目前居住的地方有兩個室友,我只見過其中一位,另一位之前從來沒碰過,直到前幾天半夜 3:00 回家時,看到雜亂的客廳(被房東堆滿東西),有個全身光溜溜,只穿一條內褲躺在那裡的人

沒想到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。

我原本覺得是不是喝醉酒什麼,不要吵他就上樓好了,上樓後關上房門,想說不大對,還是好好問他一下,又到樓下客廳看他半夢半醒間,我輕輕叫他,然後他被嚇到~我就問:
「你怎麼會這樣~」
「我被鎖在門外~」
「那怎麼只穿一條...」
「我去浴室洗澡...」
「房東咧?」
「在睡覺~」
「那怎麼辦」
「想說睡到早上等他起床好了」
(那裡有夠難睡的)
(一臉哀傷貌)

後來我回房間,拿了一條短褲、T-shirt救濟他,跟他說不用還給我沒關係,雜亂客廳的藤椅好像勉強可睡~

自此之後,我離開房間都穿著整齊、仔細摸著鑰匙~

對了,隔天得到了一份銅鑼燒回禮放在我門口。

#練習說說有趣的事

號外:我也踏上了33號遠征隊的旅途
真的是很打中我的美術設計,音樂設計,劇情設計啊

冷漠的人,是無法真正付出心力觀照自身以外的事情。

冷漠是種自願拋棄話語權的方案,自願成為不與他人連結的節點,用利益,用算計,小心奕奕的衡量得失,來看待與社群、社會、工作夥伴、甚至家庭的關係。

但不關心不等於冷漠,當我們面對陌生人輸出了誠心的熱忱,如果對方是個對生活周遭有熱力,對他人有感知,對社會仍有形塑願景的契機,那很有可能,他的熱度會開始關心你關心的,在意我在意的。

但面對冷漠的人輸出誠心後,被質疑心思,被質疑目的,被用無關緊要的嘲諷攻擊,誠心越來越少,憤怒越來越多,被冷漠帶起那些激憤無處可去,我的心放棄了溫暖,你的心潛入了算計,為了處置那些冷漠的心,想用熱度來喚醒,喚醒了自己的憤怒,卻也成為了無法與社會連結,那些斷裂的節點。

這次斷裂的原因,是憤恨。

冷漠是不值得讓我們去迎面和期待改變的,而網路上則充斥著冷漠循環。

找到關心社會的人,跟他們訴說社會的故事,而不是內耗的在冷漠旁打轉,在網路上尋求不可能的解方,或許是我想完後,接下來的小小人生目標吧。

今天在一個場合要寫自介,大膽的寫出,自己的興趣是討論和倡議社會議題(是的這是興趣),很好奇後續會有什麼發展,會不會碰到有興趣找我聊社會議題的人呢?

私心覺得,討論風氣變成這樣,真的不能怪罷免行動,但風向這樣走,真的是一整個不對勁。

冷知識,這麼多暮蟬為什麼叫聲要這樣一致的頻率,聽說是為了欺敵,一隻開始叫其它就會一起,用同樣的間隔漸弱完成叫聲,讓彼此可以聽的出來,但讓敵人搞不清楚個體在哪裡,擾亂敵情。

聲音很好聽,但用途很寫實啊...

這首是 《Circle》,還是個Draft。

很久以前就很喜歡陽明山暮蟬的聲音,層疊漸漸消失的聲音,頻率一致的那個穿透感也很療癒。

這次終於找到一個沒人的地方,可以直接把手碟拿出來敲,搭配暮蟬的聲音,在沒有風的傍晚,聲音錄起來意外的乾淨。

回來後製了不少,最苦惱的是要怎麼把合成器融入自然樂中,後來找到一些方案,補足了自然沒有的低頻,應該還算搭配吧?

#手碟與自然

在開票當天去了失聲祭,如意料般特別的適合。

跟朋友聊天聊到很有意思的是,頌缽的音頻可以跟身體共振,身體不同「脈輪」可以共振的頌缽不一樣,還因此被拿來當作平衡能量的工具。

特定風格的電子樂,對我來說也有很類似的解釋。

在心情擺盪起伏時,還有個依據來追尋那個震動,澎湃的心跳,還是無以平復的心跳,都有寂靜中的低音來穩住這個世界上的慌亂。

在這個虛擬的音樂空間中,那些好像不再重要,唯有沉浸在裡頭那個平穩的自我意識,有微弱的呼吸一起跟著跳動前進,然後沒有其他應該要在意的事情。

網路極端言論去把陌生的人們分門別類,但其實親自的接觸,才是真實的人生。

這幾年網路內容帶起了用簡單或酸言酸語嘲弄各式議題的風氣,嘲笑受苦難的人,嘲弄跟自己立場不同的對方,廣大網民幫忙轉述一些去人性的極端心思,轉傳太過簡單到似乎成為了自己的表述,無論是遠在他方的其他國度,還是曾經去過的美麗去處,還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發生了衰事,幸災樂禍成為日常傳遞的語言。

我覺得,用看似輕鬆的酸言語來表述,是找不到自己聲音的劣等出口,傳遞了他人賦予給自己的情緒,卻沒有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言語、思考、感受,於是我們患上了一種集體失語症,用轉傳他人的仇恨對立言論來撕裂彼此。

然後對這次罷免想說的...

結果不如預期的失望是一定會有的,但掏出心來才會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,收穫也是自己擁有、獲得的。

對自己的期許:傷心可以一點但我們會復原,氣憤不會太多因為獲得,不對人性失望因為過程碰到了深刻的連結,不對政治和社會冷漠因為站出來的那一刻就表示~~自己不是那樣的人。

即使很累,但休息一下也是沒有問題。

政治是情感的延伸

去年上街頭,孤身一人在充滿熱度的場子,與近在咫尺的人距離遙遠的感受,才讓我再次體會到政治參與和情感的連結,不過這一課上了好多年...

對於用冷漠,用利益,用算計度量眼前的情勢的人,不再想付出寶貴的時間說服他們。

對於用嘲笑,用諷刺,用謾罵,用仇恨來訴諸己見的人,無法認同,更寧可保持讓自己健康的距離。

對於無法同感信念,熱情,失落,悲傷,希望,憤怒,無法同理在乎什麼,無法嘗試理解為了什麼而努力的人,即使再親近,彼此的距離始終都會很遙遠。

以理無法服人,算計只能一時,輕蔑的嘲諷是不在意的表徵,討論延伸到謾罵只會把彼此推的更遠,一刻無法理解,也太容易變成一生無法理解。

我們能夠一起討論希望的社會長什麼樣子的時刻,只有在彼此情感連接上的時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