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王婉瑜用自己是受害者家屬當事人,真心而深思後寫出的文字,覺得很有所感。
其實問題往往不一定有答案,單一答案也不一定能滿足一個人的想望,時空不同,但一個人在不同宇宙也有可能想法改變,更別說一整群人。只是被強迫要給出答案時,就出現社會爭議,一個答案當無法解決一群人的想望,就會開始彼此拉鋸。
爭議出現的正向思考,大概就是強迫從沒思考這問題的去聽,曾經思考過但立場不同的人去聆聽不同立場方意見。
很可惜網路討論風氣和社會趨勢,滿容易把人們推向先訴諸己見,而不用聆聽對方想法的吵架深淵。
更別說有心人士見縫插針,趁機獲取自己利益,對議題毫不關心時,任何表態和公開的省思都可能被拿來當作弱點攻擊,死刑存廢這議題,剛好呈現了這種見縫插針人士選對議題後,成名的紅利。
我後來的標準,網紅名人,或是政黨紅人,是不是永遠指著別人罵,從來不檢討自己,沒有真心之言,不關心議題只在乎立場紅利,為了紅利而去站那個位子,我大概不會再認真看待這些人的發言,例如 ....
(以下開放自行想像人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