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g0v.social

AI 沒有實踐經驗可以模擬藝術嗎?

在東京森美術館看Theaster Gates的展,有一點點收穫。他的「藝術」作品不少樸實工法,含有大量傳統工藝製作,其中提到實踐的價值,一位藝術家製作木造地板,呈現起來也是木造地板,那然後呢?

實踐的過程提出問題和方法,成品只是一個索引,讓我們有機會從這個成品這個起點出發,去探索過程和找到的問題,看展的人若理解到這點,就更容易帶入到創作者的情節,以木造地板作品「 Ground Rules」來說,藝術家把一個即將廢棄的素材重新使用來創作,實踐的過程中帶入了他的身份,最終出來的成品看起來就是塊地板,但探索他的過程,賦予了這個作品獨特的意義。

https://americanart.si.edu/artwork/ground-rules-free-throw-113059
https://www.ubs.com/global/en/our-firm/art/artists-articles/theaster-gates.html

這讓我好奇,生成式AI多以達到人類指令為目標來進行,如果沒有「實作」歷程,請他揣摩人類一個作品的實踐,那AI可透過揣摩來創作嗎?我試驗了一下,推理能力真是驚人(附圖)。

那 AI 究竟會不會有一天進化了,在他「實踐」(生成)的過程中,了解他對這過程也產生的疑問呢?

p.s.森美術館可同時眺望東京和看展,頗划算

一大早在澀谷櫻丘町發現的寶物。

東京的建築散發出一整個乾淨的感覺,像是新人類居住的城市,高架橋到工地,大樓到人行道,乾淨到讓我找不到有機的氣息,尤其清晨6點。

結果在住宿旁就看到生意盎然的建築,搭配早起悠哉蹓狗的芳鄰們...

5/5)
§ 軍武/軍備競賽影響

WSJ: 研發AI作戰無人機的競賽打響,美國和中國誰跑在前面?(影片)
https://www.wsj.com/video/china/zh-hant/C15E0460-24C9-4F9A-92FF-35C08DDAD8D6.html

VoA: AI武器陸海空齊發「智能殺人」限制協議困難重重
https://www.voacantonese.com/a/china-s-ai-powered-weapons-20240613/7654221.html

德國之音: 美空軍部長乘AI戰機參與模擬空戰
https://www.dw.com/zh-hant/%E7%BE%8E%E7%A9%BA%E8%BB%8D%E9%83%A8%E9%95%B7%E4%B9%98ai%E6%88%B0%E6%A9%9F%E5%8F%83%E8%88%87%E6%A8%A1%E6%93%AC%E7%A9%BA%E6%88%B0/a-68997941

§ 思考:資訊科技改造社會(???)

https://github.com/hacksider/Deep-Live-Cam

4/5)
§ 資安與治安

BBC: 騙徒偽裝中國警察 用AI技術詐騙海外僑民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chinese-news-66340183

WSJ: AI Is Helping Scammers Outsmart You—and Your Bank
https://www.wsj.com/articles/ai-is-helping-scammers-outsmart-youand-your-bank-602df69f

FBI SF: FBI Warns of Increasing Threat of Cyber Criminals Utiliz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
https://www.fbi.gov/contact-us/field-offices/sanfrancisco/news/fbi-warns-of-increasing-threat-of-cyber-criminals-utilizing-artificial-intelligence

內政部警政署: 眼見不能為憑,慎防AI深偽科技詐騙
https://www.npa.gov.tw/ch/app/news/view?module=news&id=27444

3/5)
§ 著作法規影響

科技產業資訊室: AI與畫家智財訴訟案例系列1:美國畫家控告Stability生成式AI工具著作侵權之程序判決出爐
https://iknow.stpi.narl.org.tw/Post/Read.aspx?PostID=19764

科技產業資訊室: AI與畫家智財訴訟案例系列2:畫家控訴DeviantArt生成式AI著作侵權首輪程序判決被告占上風
https://iknow.stpi.narl.org.tw/Post/Read.aspx?PostID=19769

科技產業資訊室: AI與畫家智財訴訟案例系列3:美國畫家告Midjourney生成式AI工具著作侵權案 --原告首戰程序判決吞敗
https://iknow.stpi.narl.org.tw/Post/Read.aspx?PostID=19776

ITHome: 被爆抄襲,Figma關閉AI工具Make Designs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58951

2/5)
§ 環境影響

WSJ: AI數據中心不斷擴張,催生供電設備需求
https://www.wsj.com/articles/ai-data-centers-are-booming-creating-a-rush-for-power-equipment-da887160

Inside: Google 放棄 17 年來的碳中和承諾!轉向 2030 淨零排放目標
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32799-google-abandons-carbon-neutrality

Wired: AI's Energy Demands Are Out of Control. Welcome to the Internet's Hyper-Consumption Era
https://www.wired.com/story/ais-energy-demands-are-out-of-control/

AI的影響:一年後回顧

去年在一些機緣下,非常想了解生成式 AI 快速發展下,對社會影響的幅度是不是會很大?一年前很多預測的文章,過了一年後,又有機會可以蒐集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,大多進行式,這些就不是預測了。

每篇文章都有一些挑選的原因,例如找很久找不到微軟的用電資訊... 終於在某篇找到~~

§ 就業影響

WSJ: AI Doesn't Kill Jobs? Tell That to Freelancers
https://www.wsj.com/tech/ai/ai-replace-freelance-jobs-51807bc7

WSJ: AI衝擊印度技術外包行業
https://www.wsj.com/articles/ai-is-coming-for-indias-tech-jobs-11f4a556

今週刊:中國無人計程車「蘿蔔快跑」搶市場,百萬司機陷失業焦慮
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392/post/202308160010/

大人的草莓奶昔

自從日本喝了麥當勞草苺奶昔後,一直念茲在茲那個肥肥的滋味,沒想到亂弄一通卻讓我超級滿足。

50ml 貝禮詩奶酒,100ml鮮奶,義美純草莓粉一大瓢(圖),然後還有這次最重要的實驗:酸+奶讓鮮奶自動凝固。

首先,草莓粉要過篩,不然太容易結塊,再來,檸檬汁不能太多,不然會像我一樣幾乎是酸草莓奶酪,凝固的太多啦!

貝禮詩奶酒是主要的甜味來源,因此酸味要依照他的甜味來中和,好在他真的有夠甜。

喝這個草莓奶昔的滿足感,還有種酸甜中帶苦的滋味,以及舌根那個奶酒的特殊香味留存。那酒精?當然是喝不出來,真的讓我瞬間忘記麥當勞草莓奶昔了。

近期接觸不少孤獨的靈魂,在聽這些人的想法,常常不知不覺就扮演起訪談者,聆聽者,詢問者,求解者。

好為人師的人,很快的告訴我可以怎樣做;喜歡講述自己的人,則一股腦把人生經歷倒出來在咖啡桌或吧台上;想要發表意見的,會用很多力氣在把自己的見解放出來,甚至有些激動;也有生疏的客氣的,小心奕奕探索彼此近況界線;講到自己熱情事務的人,甚至連原本結巴講不出來的話語,都順暢了起來。

可能我一直對人有濃厚的興趣吧,都坐在彼此對面了,不趁機多了解不是太可惜了?
或許,我有這樣的能力或能量,讓安全感釋放在彼此之間,好像可以跟我多講一些想法也沒關係。

可是我應該要輸出自己多少,對方是有興趣的嗎?常常在聊完後思考這個問題:人們像我一樣,對他人的靈魂真的在意,和想要碰觸嗎?

還是人們其實能有個安全地帶,把自己放出來就很開心滿足了;而不是真的想要碰觸了解每個孤獨的靈魂獨特的地方?

心中的畫面,人們大概就像是宇宙的星體一樣,願意隔著太空發光,但永遠有引力來避免碰撞,大家都在一個安全而孤獨的距離,也深怕星體碰撞之後,會讓什麼星系毀滅的災難發生吧。

孤獨,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了,但不過就宇宙毀滅,怕什麼碰撞🌠

等等,小站可以上傳影片,站長你會不會太重本 💸💸💸

去了好幾家都不調有蛋白的酒,也是,出一杯我剛剛原始影片要8分鐘,還不加上清理時間,酒喝完了影片還沒看完

所以一直都喝不到專業的威士忌酸酒加蛋白,只好自己再來一次~
然後雖然苦精擺了出來,等酒喝完才想起來根本沒用到🥲

上次聽那個誰說,壓力大會讓人想亂買東西,都是真的。

目前敗下去 Mokibo Fusion 起來,大概給70分。

優點:
鍵盤本身就是觸控板(這當然是亂花錢原因)
真的很輕,不用帶滑鼠或觸控板
觸控面積真的很大
動態擴增觸控很有感,可以左右手開工
bt 連結很順無失誤(至少我的 deck)
有電量顯示,且 type c充電(少見!)

缺點:
觸控板單點左鍵,沒有很靈敏(或說我習慣中)
觸控板三點左鍵,常常失敗
用拇指按紅鍵當作左鍵,滿不直觀常常忘記
鍵盤觸感待加強,但可能是輕量化結果
最關鍵是,Linux 偵測為滑鼠,不是觸控板
- libinput-gestures 只會偵測觸控板
- mokibo fusion 原生支援多點觸控到4點
- 結局就是 Linux 不支援三點觸控
- 兩點觸控等於右鍵,居然可以正常運作
- 寫信問問官方了

整體來說真的是亂花錢,但還是對這種聰明產品的未來無限期待~~

上面小字:
我害怕長大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
My fear is growing up and tuning into the adult I despite.

真的怕爆,大人換成大叔也可以通

(台北當代藝術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