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g0v.social

Crested Goshawk
(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)
Wulai District, Taipei County, Taiwan.

TBN
https://www.tbn.org.tw/taxa/8b793d63-11b9-47e2-b5bd-6fb62571ca19

ebird
https://ebird.org/species/cregos1

📷 Sony DSC H90V

#birds #birdsInTaiwan #birdwatching #birdsofmastodon

好朋友可以談政治?

網路上的政治討論通常不在討論,這大家應該很熟悉,有些時候只是你一拳我一拳的互毆,讓彼此原本就沒有交集的地方,更無法交集。

但當真實世界的朋友聊到政治,又如何呢?『有時候不是尋求觀點,而常常是尋求情緒出口。』『如果可以聊完還是好朋友,那就太好了!』昨天一起喝咖啡的朋友這樣說著。

剛好腦海裡浮現其他好友聊政治的實況,的確政治光譜、立場不同應該是個正常狀態,可是要怎樣才可以跟好朋友放心的聊政治呢?

過往經驗,表態很重要,但是得看看好友是不是一個知道他的政治光譜的人,以及要練習不要把別人放進一個預設立場談事情。

自己常常跟朋友表態,甚至公開挺了什麼的議題,難題就是他人會用預設二元或極化的反應在看待自己的表態,這對後續的討論很傷。

若自己政治光譜寬廣一點的話,那多拋議題的不同面向,還是滿有機會在議題的某處找到共同點,從共同點探索議題... 談論政治可以看成,幫自己找政治光譜,並讓對方也找到他的政治光譜,先讓表態成為日常,後續光譜上的撮合,才有機會找到共同,也讓對方知道談政治目的是找光譜而非罵罵而已。

前提當然是,彼此都有意識:不管聊天結果如何,都還是好朋友(難)

完賽時,外面居然放起了鞭炮
國旗歌時,王麒齊麟眼眶泛淚
背景的觀眾也超大聲一起唱

《使人行動的Content製作法》是日文書原名,非常啟發的一本書。書非常好讀,但作者高瀨敦也句句珠璣,如果是內容創作者,應該會有很多共鳴。

例如他講到現在這個時代是「內容包含媒體」,科技讓主導權回到內容上了,內容不好就沒熱度,內容夠好就很受歡迎,不像以前是媒體包內容的時代,就算內容不夠好,也可以推送到全世界,也因此,在內容為王的時代,更沒有藉口。

但話峰一轉,其實他又很樂觀的說,其實失敗的Content沒人記得是件非常棒的事情,反正就畫個句點繼續創作,沒人記得代表沒風險,創作者可以很快樂的繼續創作,而且未來不小心紅了,還可以說當初畫句點結束是正確的。

而且現在是個小村落時代,創造不了大流行,也不用再創造大流行了~(更快樂)

好讀的部分是,不是一本「教科書」式的講述,是一個作者把 Content 宇宙概念,想盡辦法融入一本書的嘗試,每個短篇幅都是一些想法的提點,碰到想法枯竭時翻翻,是個能夠充能的書籍。

中文書名:跟著鬼才製作人引爆商機!將平凡物品變成「熱銷商品」
我個人覺得,原文書名更貼近作者的 Content 小宇宙~~ https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/1001118832760884

6:00AM, only me and cat woke up.

Kanazawa shi, Japan
ながまちぶけやしきあと
#CatsOfMastodon

年輕的時候,朋友的機車鑰匙掉進這座湖裡,然後水性極佳的他還潛下去把鑰匙打撈上來

有時候還會做夢夢到這位朋友,怎麼就失聯了呢~

Destiny 2 OST:Journey

第一人稱射擊太容易無腦往前推進,如果做的像 Prey 這種常常動腦停滯,又會覺得節奏不夠爽快, Destiny 2 一開始進入時,就覺得劇情世界又宏大又有趣,從初始劇情開始,看到光能怎樣隕落,真的有種世界陷落後,我們扮演一小角來恢復光能的宏壯感。

然後,他就把原生的故事劇情全部砍掉了。

為了做 Service Game,每季更新會刪減一些內容,但是精華的故事起頭,就這樣沒了,剩下的記憶只剩下這段讓人難忘的 OST。

只要聽到這首,就會感受到飛入太空異星,從高空中躍落看到殘破古代遺跡的感受,剛剛坐車進入隧道,又再浮現這個太空探索的畫面,大概會永遠記得吧。

音樂:
https://music.youtube.com/watch?v=z0n8LsYnaic

同樣熱愛這段樂曲的網友:
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DestinyTheGame/s/Ad7H7a0y7o

我因為保育原因不吃海鮮大概有十年了吧,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。

在苦惱要送美食家朋友什麼東西時,推薦了《小野二郎的世界》這本書,吸睛的當然是那原吋壽司圖,讓我這個不吃海鮮很久的還是口水直流,細看文字後,心裡不覺驚呼:媽呀他們員工也吃太好了吧!

書中詳述了小野二郎怎麼選擇食材,每個短篇一直看到:
這個部位當然是不能捏壽司,所以通通進到員工肚子啦;
這種魚,我們只會取其腹部,剩下當然是員工餐了;
這種貝類我是不想像其他壽司店一樣不挑就賣,所以員工餐啊;
這個太硬烤了才好吃,當然是給員工吃~

我覺得這麼精細的知道,什麼季節的什麼魚,長出來多大,油脂多少,肉質軟硬,哪些部位最鮮甜,以前哪裡買得到什麼,後來只剩下那個裡還有貨,以前的貝類多大顆,鮪魚多大隻,後來這邊的魚有臭油味(因為污染),要深海一些味道才好...

小野二郎不藏私的跟全世界分享,書中甚至還有密製玉子燒、醬油的做法,作者也是超有愛才有辦法蒐集這些。

佩服之外不免感傷,飲食文化跟保育其實有超強連結,尤其專吃野生魚類的握壽司文化,更是仰賴生態健全才有辦法維繫,或許小野二郎在另一個時空是最了解各種魚類的生態學者也不一定~

Fun fact, 其實黑鳶在很多國家也是雜食性食腐鳥類,在一些國家甚至跟烏鴉一般常見,所以《老鷹想飛》講的議題是鼠類被農藥毒死,黑鳶被鼠類毒死,在台灣食腐鳥類族群這麼稀少罕見,也是個問題。

換到其他國家,研究已經顯示食腐生物在幫忙環境清潔有功,甚至幫人類消滅病原體,雖然不驚訝,但有人做出研究還是很值得分享一下(當然還是得查核啦...)。

***

印度逐渐消亡的秃鹫如何导致 50 万人死亡

https://www.solidot.org/story?sid=78839
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articles/c28e2pvzn3lo

金箔咖啡的金子究竟要怎麼辦咧(金子不是最近很貴嗎)

看了書,才發現敘事型遊戲對我的影響真的很深,從只懂得打鬥娛樂層次,升級成一個正常人類,靠的是這些敘事型好遊戲,列一些玩過的十小時左右或以內,可以體驗完絕佳故事的:

1. SOMA
2. The Vanishing of Ethan Carter
3. Firewatch
4. Her Story
5. Golf Club Wasteland
6. Gone Home
7. Stray
8. Tacoma
9. The Wolf Among Us
10. A Way Out
11. The Forgotten City
12. Forgotten Ann
13. Life is Strange
14. Not for Broadcast

(丟名字進去,AI還可以幫我排遊戲時數分類... 究竟AI為什麼會知道這種資訊啊)

看完好書Gamish: A Graphic History of Gaming
(電玩遊戲進化史,2022年出版),覺得有幸在這時代體驗遊戲真是太幸福了。

這本漫畫一開始看起來很像一個有趣的故事,從人類何時「懂玩」說起,到第一個電腦遊戲Spacewar的「歷史」階段,看到四個工程師阿宅的眼神我會心了一笑。

而後內容意外的深入,除了講述不同遊戲類型創造了哪些特殊體驗,作者並不把自己的文字侷限於此,反而用不少篇幅講述遊戲這種新藝術的各種議題,例如鼓吹暴力,性別單一導向,成癮,英雄文化,看似有選擇的無選擇...

只有議題也不是辦法,還要講講解決這些議題的嘗試,例如用非暴力手段玩一定要槍枝射擊的遊戲,讓玩家扮演受到戰火衝擊的角色,而不再是擁有無限武力的英雄...等

我也很慶幸剛好趕上這整個電子遊戲時代的大演進,玩了不少令我難以忘懷的創新體驗遊戲。
即使這是本西方為視角的遊戲史,但我還是覺得喜歡玩遊戲的,都值得收藏一下這本用心的鉅作。

不過.. 我是借圖書館的書來看的,完全沒有人預約借閱

但看完就買了兩本來送人了!

http://gamish.co.u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