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朋友聊到,有些惡就是惡,不會因為站在誰的角度去理解,惡就合理了,惡就可以被忽視,惡就不存在。
大至種族滅絕的惡,人口輸入種族清洗的惡,戰爭導致家破人亡的惡,貪瀆污染整片土地的惡,毀滅整個城市的惡。
小至欺騙傷人的惡,散播謠言利己的惡,毀壞制度只為己利的惡,濫權毀壞社會的惡...
這些想法只是對文明世界仍有期待,在比拳頭大小之的化外之地中我們或許還有另一條選擇: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人們,擁有社會多數資源的富有族群,同時擁有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。
但對世界仍有期待,卻要被冷漠的人說成道德潔癖魔人、聖人病... 難道可以不對世界抱持期待的活著嗎?
那這樣活著又是怎樣的活著呢?
from g0v.social
Content from https://g0v.social/@jimyhuang
昨天看了音像藝術,一整個下午在現場看還是蠻有意思的,尤其人不多,可以坐在前幾排。
看著藝術家上台後,每一組都有一位盯著電腦看的操影師藝術家,還是有頗奇異的感覺,但還是有人搬出創意的橋段,用手機走在舞台上, live 輸入影像輸出到電腦後,色調轉換後轉成後面的大螢幕,大概是裡頭表演度最高的真人了吧,是的其他的操影師都從頭到尾忙著看電腦 XD。
Live 樂器的搭配也蠻有畫龍點睛的感覺,我還是滿喜歡 live 樂器加上電子,尤其非敲擊類的,如現場有低音管、嗩吶...等,軟化了電音的情感,整體更柔和。
但我覺得非電子類的真節奏樂器,和現場音響的同步,還是有點辛苦,這應該就是演出音響專業的部分了。
鼓手敲未插電樂器的聲音是沒有 delay 的,但 mixer/dj 從電腦輸出的節奏可能有一點,這就造成鼓手出來的音就快了幾十毫秒的感覺,很可惜,不過視覺可以彌補這一切,這或許是音象藝術的魅力吧。
(新北市聲音藝術節:透視音像)
內容警告:光與影-33號遠征隊劇透心得:三個哲學問題
預知所愛的人將於五年後死亡,我們會是怎樣的方式面對?
小孩將提早面對自己是孤兒的事實,看著父母在眼前消失。
然而,成年人的五年是個多麼長又多麼短的光陰,可以完成多少美好的回憶,又可以多輕易的就流逝。
遊戲中的主角之一,其丈夫發生了意外,提早離開了,讓他心痛不已,想盡辦法希望自己的丈夫起死回生。原來預知死亡帶來的負荷,除了當下的生者離別的痛,活著的強度的不同,還有,超出期待的死亡來臨時,我們又能接受嗎?而另一位主角,被創造出來,永生到他自己都承受不了,無限的生命,悲傷是否超過了負荷?看著世界的人們不斷遠征繪母後死亡,活了超過100歲卻又無法自我終結,又是怎樣的一個存在?
最後一位主角,終於知道這個世界是個虛幻的繪畫世界時,我們在現實無法承受的傷痛,若可以選擇在即使虛幻,但活了16年,卻又無比真實的新世界重新來過,我們還願意回到現實面對自己,重新勇敢嗎?
這是遊戲給玩家最終的提問~
我的答案是,如果可以選擇,即使無法預知何時死亡,即使現實有無盡困難,該逃避就逃避吧,想面對就勇敢吧,無論如何,也要盡量每一天都活的精彩。
(3/3
內容警告:光與影-33號遠征隊劇透心得:開啟情緒的是音樂
散落四處,不在重力控制之下漂浮在空中,看似雜亂無章的畫架,樂譜,常常可以看到華麗的鋼琴,玩家去點按即可彈奏出音樂,我想,末世景象的混亂,是不是充滿了某種情緒和浪漫,需要有足夠的音符來表達?
貫穿遊戲情緒的音樂,早在一開始就響起,用華爾滋舞曲的旋律,搭配法語女伶的唱腔,即使我不懂法語,但與這個世界的憂鬱和疑惑,表達無疑。
隨著遊戲的進展,除了可以四處蒐集音樂變成遊戲機制,主角之一的角色,其心願是回到正常的生活後,可以在劇院演出他的曲目,在此之前,只好隨身變出來一台鋼琴(???),然後演奏給同行的戰友夥伴小妹妹聽(就差不是給曖昧對象了)
而前進到一個不斷跳舞的巨大人偶,用魔幻的音樂撫慰、征服人心時,搭配不斷旋轉舞蹈的音樂又應該是什麼要呢?
但更進一步來體會,這群人面對預知死亡,又面對無法解決的負荷,又要面對自己存在與否的掙扎,那搭配的音樂,不就是這種繚繞人心,牽掛無法輕鬆放下的樂曲呢?
主旋律之一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qizXvvWnmM(2/3
內容警告:光與影-33號遠征隊劇透心得:還有什麼世界是沒有好好被創意者訴說的呢?
我總是癡迷在,遊戲可以讓人沉浸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,從海底、太空、上古、中世紀、遠未來... 這麼多年後還有什麼世界沒有被訴說呢?
一開始進入這個世界,有種非常全面的感受,這是完全不同以往的設定,半毀壞末世後的中古歐洲街景氛圍已經不稀奇,奇幻的建築物、斷言殘壁漂流在天空,人們可以用意念產生武器,到處充滿了遠征前的魔幻慶典氛圍,更重要的,當天有個讓人難以接受,卻又只能接受的事情。
遠在海的那一頭,有個巨大聳立的石柱,寫下了34,一個巨人出現,寫下了33,身旁親愛的那個伴侶,家人,親人父母,成為碎屑,成為花瓣,成為不曾存在的人。原來33是這麼沉重又不得不接受的數字。
而後,就像過往的幾十年間,用遠征隊的出征慶典撫平傷痛和哀悼,討伐巨人「繪母」是個身為玩家也感同身受、理所當然的事情
自己嘗試寫一些設定時,總覺得要讓玩家擁有好奇心,想要了解身處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,直到親自探索後,逐漸拼湊發覺真實世界的樣貌... 由此可見,33號遠征隊一開始就掌握了這樣的精髓,你/我,誰不會好奇為什麼大家在這世界會消失嗎?
(1/3
幾個月前碰到了傻眼的事,現在應該終於可以說一點點,有雇主因政治立場,惡意開除跟著他十幾年的員工。
我覺得因政治立場開除真的是民主社會非常忌諱的事情,後續覺得好像應該做點什麼,一直放在心上。
時間飛逝到幾個月後的近日,勞資雙方得對簿調解委員會,朋友求助,他有幾萬行的 LINE 聊天紀錄,有沒有辦法抓出超時工作的時數?
打開了 Claude Code,請 AI 寫了 script 幫忙標示超出上班時間的對話紀錄,萃取出8年來下班老闆用 LINE 對話的內容。
每天來分三個時段,下班後到凌晨、凌晨到早上6:00、早上6:00到上班前,每一段對話,整理好丟給 AI 做語意判斷是不是跟工作有關,判斷不出來、無關的就略過,不標示時數~
最後結果,8年來的加總,下班跟老闆聊天講工作相關的時間,約略有275工作天(以一天8小時計算)。
計算下班聊天算工時,一定有很不準確的地方,因為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,那個時間區間很難抓,但常常這樣下班LINE,應該真的就很難休息。
今天看到「AI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」這句話,特別有感。
目前居住的地方有兩個室友,我只見過其中一位,另一位之前從來沒碰過,直到前幾天半夜 3:00 回家時,看到雜亂的客廳(被房東堆滿東西),有個全身光溜溜,只穿一條內褲躺在那裡的人
沒想到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。
我原本覺得是不是喝醉酒什麼,不要吵他就上樓好了,上樓後關上房門,想說不大對,還是好好問他一下,又到樓下客廳看他半夢半醒間,我輕輕叫他,然後他被嚇到~我就問:
「你怎麼會這樣~」
「我被鎖在門外~」
「那怎麼只穿一條...」
「我去浴室洗澡...」
「房東咧?」
「在睡覺~」
「那怎麼辦」
「想說睡到早上等他起床好了」
(那裡有夠難睡的)
(一臉哀傷貌)後來我回房間,拿了一條短褲、T-shirt救濟他,跟他說不用還給我沒關係,雜亂客廳的藤椅好像勉強可睡~
自此之後,我離開房間都穿著整齊、仔細摸著鑰匙~
對了,隔天得到了一份銅鑼燒回禮放在我門口。
冷漠的人,是無法真正付出心力觀照自身以外的事情。
冷漠是種自願拋棄話語權的方案,自願成為不與他人連結的節點,用利益,用算計,小心奕奕的衡量得失,來看待與社群、社會、工作夥伴、甚至家庭的關係。
但不關心不等於冷漠,當我們面對陌生人輸出了誠心的熱忱,如果對方是個對生活周遭有熱力,對他人有感知,對社會仍有形塑願景的契機,那很有可能,他的熱度會開始關心你關心的,在意我在意的。
但面對冷漠的人輸出誠心後,被質疑心思,被質疑目的,被用無關緊要的嘲諷攻擊,誠心越來越少,憤怒越來越多,被冷漠帶起那些激憤無處可去,我的心放棄了溫暖,你的心潛入了算計,為了處置那些冷漠的心,想用熱度來喚醒,喚醒了自己的憤怒,卻也成為了無法與社會連結,那些斷裂的節點。
這次斷裂的原因,是憤恨。
冷漠是不值得讓我們去迎面和期待改變的,而網路上則充斥著冷漠循環。
找到關心社會的人,跟他們訴說社會的故事,而不是內耗的在冷漠旁打轉,在網路上尋求不可能的解方,或許是我想完後,接下來的小小人生目標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