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最難過的評論。
面對眼前的深淵,跳下去也是苦痛,逃離也是苦痛,我們又會怎麼選擇呢?
紐時:《在巴以戰爭中尋找道德指南針》
https://cn.nytimes.com/opinion/20231013/israel-gaza-hamas/zh-hant/
from g0v.social
Content from https://g0v.social/@jimyhuang
前幾天有人問我說幹嘛突然買植物
君度橙酒+通寧+檸檬汁,再把已經少的可憐的薄荷肢解來貢獻一下,等於君通寧...
目前每天試一杯不同口味的調酒,已經持續兩週了,照這個速度,薄荷長的來不及吧(忍住不要用薄荷調味)
自己嘗試的第一杯柯夢波丹。
杯子不對,沒有萊姆汁,只好用檸檬汁+過大的杯子來裝,酒杯裡頭不應該有冰塊,然而因為杯子太大,只好填充一下冰塊進去,勉強讓酒看起來像樣一些。
終於搞定後,直接來試試,喝起來實在是非常不賴,一定是錯覺。本來還想再來一杯,可惜一下子就茫了。
不小心看到網友說原始對岸訓練的 Atom7b算是中立,找了半天沒有直接可以試的地方,但測了 https://chinese.llama.family/ 上的 Llama2-Chinese-13b-chat ,是基於 Llama2-chat 用LORA微調的模型(不是 Atom7b),沒有CKIP那個model這麼歪,或說歪的地方不一樣 XD 。看起來微調的能力真的很重要。
不過我沒有機會實測Atom7b和CKIP,PTT 文章看起來測的很歪,我也沒能求證 CKIP 的 Model 很原始 Atom7b 的不同。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ossiping/M.1696789683.A.980.html最重要的是,對岸把測試 LLM 能力的問題集做好了叫做 AtomBulb ,這樣微調成果才會知道有沒有機會符合他們期望的能力和價值。
---https://github.com/AtomEcho/AtomBulb#%E5%A6%82%E4%BD%95%E8%AF%84%E4%BB%B7%E5%A4%A7%E6%A8%A1%E5%9E%8B%E7%9A%84%E8%83%BD%E5%8A%9B
何评价大模型的能力:
由于大模型在不同任务、知识上具有超强的通用能力,如何客观、准确地评价它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为此,我们收集包含1000多条(持续更新)问题的测试集来测试大模型。这些测试问题覆盖了大模型不同维度的能力,能充分体现出大模型的通用能力。
我覺得現況台灣訓練 LLM Model 都缺倫理問題的檢測 QA 過程,不曉得國內有沒有人、廠商在做這一塊,可以變成在發布前的 QA 供應鏈~
找了一遍,LLM有公佈自己訓練時價值對齊的方法的:
Open AI ChatGPT: https://openai.com/blog/our-approach-to-alignment-researchAnthropic Claude 2: https://www.anthropic.com/index/claudes-constitution
針對 Model 產出後,做倫理風險評估的有:
Deepmind 論文: https://www.deepmind.com/publications/ethical-and-social-risks-of-harm-from-language-models
作者演講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3skLP0ergsOpenAI Red Team Network: https://openai.com/blog/red-teaming-network
《二十一世紀新律》真的很好看,也需要仔細咀嚼,因為內容字字都要思考,無法快速閱讀。節錄我覺得非常有感受的一小段:
***
法規管制從未有所謂適當的時機,高科技場域尤其如此,當新興商業模式崛起,對未來潛在問題的管制被指控為扼殺「幼苗產業」,一旦商業機制擴散,其普及性就被拿來作為已被消費者接受的證據,面對法律干預的觀點,他們事先都準備好焦點轉移策略。例如「真的有問題嗎?」、「我們再等等看」、以及「這是消費者要的」,來合理化所有不作為。就像是紙牌遊戲的王牌一樣好用。
就是這種等等看的態度,忽略了「科技並非獨立於我們的價值」這件事,也無視科技如何形塑價值的過程。
***
看台灣的Uber相關法案,看澳洲和加拿大社群媒體法規、Tiktok已經形塑價值忙著立法,真的有滿滿的既似感。
在FB上的回應備份
--
我初步想法是僅僅針對有價值的內容出發來想,常常在FB看到千字萬字的好文,但是要再找到通常實在有夠難。有價值的內容應該要有意識的導出,例如放上 matters 等能夠被各式搜尋引擎索引的平台的,有價值的內容才不會被鎖住,而經歷 FB 平台經營的風險難題時,才有備援, FB應該是眾多曝光管道之一,不是唯一。
而且只在 FB 基本上就只有 FB 的流量,原因是:
1. FB 禁止大多外部系統索引(login wall),搜尋引擎能索引的非常有限
2. 設計上的個人動態過牆不大顯示已閱讀的內容,很容易被演算法篩掉閱讀過的文章
3. FB 搜尋不好,搜尋功能也有特定演算法隱藏
4. 也有無故刪除阻擋的狀況至於社群,無論 FB 還是 Twitter 我覺得無法取代性是有的,所以好的內容應該還是要能放上這些平台擴散,但相同的,好的內容也應該放到能被大眾免登入就可找到的地方。
p.s. 不是只有 fb 問題,例如 Medium 變成有 login wall / pay wall,想要把使用者生產的東西佔為自己收益,其實也不是好地方擺放公開好文。
今天去動社辦的活動,雞蛋重點如下:
*格子籠飼養的雞生長環境太糟空間太小,沒地方睡覺、就巢抱蛋、洗澡,也沒讓雞自行清理身上禽蟎的空間
*沒辦理清理自己,只能靠蛋農灑殺蟲劑
*因為格子籠,基本上就會噴到雞的身上
*抗生素也是得一直餵食,得用很多抗生素來抵禦病害
*母雞生存不好蛋就不會好
*綜上所述,上面散蛋、問題蛋、藥物殘留蛋、食安風險蛋,格子籠是問題蛋溫床
*台灣最大宗還是格子籠飼養
*歐盟2012年就完成廢止格子籠為何平飼、放牧,兩種養雞方式的蛋更好?
*雞睡的好(抵抗力好)
*雞可以就巢生蛋(符合生理習性)
*雞用沙浴來洗乾淨藏在羽毛的病害
*身體健康、羽毛更好、病害更少抗生素和殺蟲劑需求更少,雞蛋殘留物才會更少如何買蛋:
*高標:友善雞蛋聯盟標章
*一般:確認包裝有寫平飼、放牧,符合農業部法規、其他認證
*洗選蛋:洗掉保護膜,台灣又不習慣噴油,一定要冷藏
*蛋殼厚度夠,代表雞健康、鈣質夠
*蛋黃紅通通:通常是飼料加色素,別太相信我的結論:
-盡量買動福蛋
-知道越多吃的心裡負擔越累
-朋友在拒吃進口蛋、大講說別國雞蛋食安問題時,可以用正確資訊讓他吃蛋跟我一樣累
看到網友說台灣以前也發生過,是1986年的艾貝颱風,據說停了一週。
這種頻率的確很難居安思危啊。
---
民國75年颱風調查報告(8613)艾貝 - 中央氣象局 https://photino.cwb.gov.tw/rdcweb/lib/cd/cd07mb/MB/PDF/34/No.4/06.pdf
東石鹽塵停電真的長知識,而且部分地方停了將近3天,真的很久。
想了想,這種災難真的只能靠自己發電來渡過了,不過因為集中供電深植人心,優點大概就是人民不用思考電力的來源,用錢就可以解決真的爽(我說我自己);缺點則是這次災害就凸顯出來韌性問題。
想到之前看阿拉斯加實境節目,崇尚野境生活的人要花超多時間準備生存物資,燃料,能源,蓋房子、架設太陽能,狩獵以準備冬季、取水,食物... 等,佔據了每天生活的重心,我想生存在密集城市的台灣人,水電都是轉了就開,應該很難培養預備各種生存物資的技能吧。
最近迷上了這個愛沙尼亞歌手 Kerli
https://music.youtube.com/channel/UCYjZ0fjqFhrPRqij3ijLoDA?si=-_q-xSTmuG4BKlNX一直聽沒有查,查了才知道她自己說過受 Björk 影響很深,難怪我會愛,而且我覺得 Kerli 的音樂和音色更耐聽一些,至少我聽了 2、30 輪還沒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