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g0v.social

Steam Deck 出了一本書(有PDF),講他們對這裝置的一些願景和想法,其中有一頁是他們研發期間試過的各種 Prototype,有各種按鈕、觸控版和搖桿(香菇頭)的配置。

難怪一拿到的時候手感這麼好,又能適合各種遊戲情境,不愧是下了真功夫。

冷知識,核融合有重大突破的今天,70%以上的全球電力來源,還是仰賴數百年前的蒸汽機的改良品:蒸氣渦輪發動機來發電。目前無論火力、核能等產生出熱能,都是透過他轉換電能,熱電轉換效率大概在30-50%上下。

也就是說,辛辛苦苦用一堆新科技產生出來的一堆能量,碰到發電立刻要有50%浪費去。從熱能轉換成電能的方案,人類停滯了不知道多少年沒有合適大型發電廠的突破...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2%B8%E6%B1%BD%E6%B8%A6%E8%BC%AA%E7%99%BC%E5%8B%95%E6%A9%9F

備份FB

對ML成果的突破,我還是跟以前一樣,期待電影Her的世界有機會到來,AI成為助力幫人渡過難關。然而這期盼有一個大前提,就是社會不會因此造成損害。
以AI這種軍備競賽成果直接向大眾拋出的方式,看起來像是大家都可以有可及性,實際上卻是大型社會實驗,最後造成社會動盪甚至損害,其實是可預期的,就看爆炸點在哪裡。
我假想個情境,例如某家公司不再新聘客服,並解聘現有的客服團隊,離職員工爆料因採購了AI取代文字客服,上新聞後才會變成爆炸點。要等到這種爆炸點才來做社會評估損害控制,實在是太晚。
還記得FB私下進行的心情社會實驗被罵翻嗎?他們找了一批人一直推送負面訊息,結果發現,看到較多負面情緒表達的使用者,所張貼的負面情緒字眼也多於原本的數量,使用的正面情緒字眼也變少。如果知道是實驗,會有實驗組、對照組,最後判斷結果是不是真的有影響,而FB想針對演算法做實驗,好歹他還知道這件事的社會影響嚴重性,以確定真的實現下去錯誤的演算法,會造成什麼動盪。
但現在的AI領域這種軍備競賽,業界看來才沒在乎社會動盪呢。反正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,就拋出來看世界怎麼吃進去了,先搶先吃的,佔據了優勢,然後其他人呢?

#7gamestoknowme

這題還真難... 覺得值得推薦的遊戲實在有夠多,然而這題目也滿好,旨在讓人了解自己,不是推薦遊戲給別人

1. Dota 2 - 練習如何心平氣和面對豬隊友和自己是豬的好遊戲

2. Subnautica - 孤獨深海找不到其他人也可以很自在,(乾脆不要找火箭回家,就住在那裡吧)

3. Mass Effect / Guardian of Galexy - 我這輩子需要數不盡的太空探險,無論是搞笑的還是認真與外星人談戀愛的

4. SOMA / Death Stranding /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 - 走路模擬器是阿宅走不出戶外的最佳探險機會

5. Wingspan - 賞鳥人夢寐以求的好遊戲,希望這輩子有機會去北美用上這些鳥類知識

6. Assassin's Creed Origin - 以及非常多其他開放世界遊戲,能夠沉浸在裡頭逛街的都是脫離現實的好機會

7. Spiritfarer - 總是需要練習說再見,室友問為何玩玩結束後淚流滿面

言論審查方式多的很,其中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,審查你沒說的。

小粉紅審查藝人常見的句型是:你為何沒有感謝偉大的祖國;
側翼粉專常見審查對手的方式是:這時怎麼沒看到你跳出來說,那時你倒是第一時間跳的很勤勞;
號稱沒有網軍的陣營帶風向常常是:那你怎麼不批評執政黨的OOO?

這些「質疑」看似有道理,但是直接用沒做的事情指責人,不就是栽贓的起手式?栽贓是網軍側翼,栽贓是台獨份子,栽贓抹紅。

1984 的大洋國世界裡,思想警察用各種設備監控人們的一舉一動,只要有任何不滿意的舉止,不用具體言論,不用行為,只要認定你有犯罪思想,你就是有思想罪。

套一句 1984 裡頭的說法,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,思想罪本身就是(社會的)死亡。

前陣子跟朋友聊政治獻金的事情,才發現一般普羅大眾,對所有民主的進步都視為理所當然,一邊看著自己支持的人被挖政治獻金,一邊指責財團捐給政黨的更多都不公開(明明就是公開,還在2017年修法應該要上網查閱)。這裡記錄一下政治獻金法修法的歷程,累積了不少人的努力啊。

不過我滿好奇,如果不是林全下的行政院,政治獻金上網查閱的法案會不會這麼快呢...

https://www.readr.tw/project/political-contribution/story6

有用過 Kite,Tabnine, Kite 使用經驗還算不錯,可惜沒有成功。

https://www.kite.com/blog/product/kite-is-saying-farewell/

黑翅鳶原本居住在中國,也出沒金門,二十年前我剛看鳥的年代,台灣根本看不到這稀有鳥類。

然而這位幸運的新住民,十來年前來到台灣後,發現這裡平原幾乎沒有猛禽佔據,也讓他們有機會佔據一片天空,從金門移居到這裡找到新家,自然遷徙來定居很難得,又因為猛禽的繁殖策略不像一般鳥類,他們是少胎化的食物鏈頂層,對生態的影響不像其他大量繁殖的鳥類這麼巨大。又因為長得帥🦅 ,被眾多賞鳥巨砲搶拍接納,定居的地方往往是熱門鳥點,是個白金卡移民典範。

不像可憐的埃及聖䴉,從籠中飛出來非自願移民就算了,大量繁殖壓迫本地住民一個悲劇;讓政府不得以出動獵人減少數量,去年獵了1.6萬隻,算是二次悲劇。

不過說台灣平原沒有猛禽也是個誇大,應該說,台灣的平原上的大鳥一直以來是鴉科的地盤,從原生種樹鵲、台灣藍鵲,到後來外來種定居的喜鵲,早就在平原地盤稱王,更別說兇猛的大捲尾,連人類都可以輕鬆被揍,更何況外來新住民。

上週親眼見到這些台灣舊住民如何教訓新住民,一整群喜鵲去揍一隻挑釁的「猛禽」黑翅鳶(右上),叫外來者不要太秋,真的很鄉土,可惜我的小相機只能拍到 1 vs 1 ,後面追著黑翅鳶的一群沒能拍到。

今天港人同事教學一個粵語新詞彙:「黐線」

我Google後問:「腦子裡很多線纏住的意思嗎」
同事:「神經太多纏繞,搭不上線」
我:「哇賽好 Cyberpunk」
同事:「阿宅的形容都是這樣」
我:「 」

#似乎不能隨便對人說這個詞

我一直覺得很感冒的是,社群網路把個人貼文當「資產」牢牢的鎖住,明明就不是他們的產品內容,卻要讓大家一旦進入就很難導出。

很久很久以前,Facebook 有個人頁面RSS訂閱的功能,只要能同步出去,個人的「資產」就可以不用深鎖,然而想當然這種功能當然無法存活於 FB 的政策下,某一天就消失了。自此之後,麻瓜們就無法導出自己的貼文,得依賴工程師和其他產品,還有 FB 一直改動的 API。

在 g0v.social 完全沒這種問題,你可以隨時用 RSS 訂閱自己的公開貼文,同步全文和自己的內容到個人 Blog,至少我從開這帳號到現在做這個同步,沒有失常過。

我覺得網路其實是大家每個人的資產,讓每個人更容易把自己的資產保存,其實才是 Web 2.0 應有的作為,也讓人更有動機生產好的內容。沒想到 blog 時代都過去了十來年,都在喊 Web3 ,大平台把個人的還給個人,還是沒什麼長進啊。

FTX 怎麼走上這條路這篇寫的滿詳細,但我都沒查證裡頭的內容。

現在比較好奇的是,後續有沒有整理對整體生態的影響?這種爆彈有像2008的各國銀行倒閉危機,例如冰島我印象很深,就是該國政府決定讓這些銀行倒閉後接手管理。

《FTX 如何在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從世界第二大交易所到破產清算?-事件回顧與檢討》
https://kordan.medium.com/ftx-%E5%A6%82%E4%BD%95%E5%9C%A8%E4%B8%8D%E5%88%B0%E4%B8%80%E5%80%8B%E7%A6%AE%E6%8B%9C%E7%9A%84%E6%99%82%E9%96%93%E5%BE%9E%E4%B8%96%E7%95%8C%E7%AC%AC%E4%BA%8C%E5%A4%A7%E4%BA%A4%E6%98%93%E6%89%80%E5%88%B0%E7%A0%B4%E7%94%A2%E6%B8%85%E7%AE%97-%E4%BA%8B%E4%BB%B6%E5%9B%9E%E9%A1%A7%E8%88%87%E6%AA%A2%E8%A8%8E-ad1e241278d9

冰島金融危機始末
https://unlock-iceland.com/icelandic-meltdow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