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導者這篇講通敵者
--
在俄軍到來時,通敵者會交出名單,讓俄軍第一時間掌握公務員和軍警身分的村民──8名村民因此被關押,一名被強行送往俄羅斯。「最後我們在森林找到了通敵者的屍體,他被俄軍留下的地雷炸死了,」塔拉諾娃說。
...
烏克蘭國土防衛隊基輔軍團(Territory Defense Force, Kyiv Unit)指揮官維拉提(Andriy Verlatyi)解釋,俄軍在發動全面性戰爭前,透過長期吸收、收買,或者生命威脅、挾持其家人的方式,在每一個關鍵的村落與城市吸收通敵者。他們有的在俄軍進攻時協助軍隊前進,或者從內部發動攻擊、破壞基礎設施,造成通訊、電力失常。此外,俄軍也會透過50美元、100美元收買通敵者,要他們為俄軍蒐集情報,更甚者,俄軍綁架小孩,來逼其父母為俄軍所用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russian-invasion-of-ukraine-2022-yahidne-village-2
from g0v.social
Content from https://g0v.social/@jimyhuang
回頭看台灣的房市,股票跌了,飛彈來過了,二十大完了,通膨了,利率漲了,房價還是沒有降...
--
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,加拿大房價可能下挫30%,新西蘭房價或下滑20%。在澳洲,最近發布的文件顯示,央行經濟學家擔心房價可能下降多達20%。
Musk 說的幾個數字我一直兜不起來,記錄一下,以及有人知道的話也歡迎回應。
首先,烏克蘭的 Starlink ,他希望美國國防部付每個月 2000 萬美元的租用費。等等,可是一般民眾租一個 Starlink 不是只要每月500,2000萬可是 40,000 台裝置,烏克蘭有部署這麼多節點嗎?結果查了半天, 烏克蘭大概只有20000上下,Musk 說其實一個裝置每月租用費,之前免費提供烏克蘭版本是每月 4500 美金?好吧如果真的這種方案,我還是願意相信他,但我找了半天完全找不到 Starlink 有任何公開的每月 4500 方案。
https://www.cnn.com/2022/10/13/politics/elon-musk-spacex-starlink-ukraine/index.html再來,最近 Twitter 砍人時,他說因為每天都要虧損 400 萬,如果他買下之前 Twitter 每天虧損 400 萬,那就是一年虧損 14 億美元?但明明2021年還是正5.x億。若是是買下去後每天虧損 400 萬,那究竟怎麼算出來的?
這篇好像有特別把他個人貸款還款金額,以及溢價購買算進去變成公司虧損,話說這種類型的虧損導致砍人,法規沒管管嗎?
https://finance.yahoo.com/news/amid-twitter-mass-layoffs-don-151100740.html
內容警告: Ukraine War Story 劇透警示
為何我覺得「不投降承諾書」有代表性
剛剛玩了《Ukraine War Story》,是個1小時可以玩完的視覺小說,根據烏俄戰爭訪談平民故事真人真事改編。
https://store.steampowered.com/app/1985510/Ukraine_War_Stories/有個故事是烏克蘭被俄軍攻進當地後,一位烏克蘭的親俄議員通敵俄軍巡視,說著他知道所有親烏人的家,俄軍士兵有了這種「內應」,直接衝進平民家中質詢有沒有窩藏「納粹」,洗劫平民一空後斃掉目標離開。
後續故事主角的姊姊被軍隊帶走,主角忍著自己的噁心去議員家求情,希望透過他幫忙把姊姊帶回家,好不容易議員答應後跟俄國官兵交涉,自以為跟俄軍很麻吉、大半生都相信俄國統治才會更好的議員,在交涉不順後直接被一個士官給斃了。
--
我覺得面對入侵這種惡行,最基本的底線是說不,台灣某些政客連基本的底線都不願意表態,只要把承諾打成政治手段,就可以不用對公眾透漏自己未來的通敵傾向。
看看烏克蘭,政治人物、權貴人士當面對選擇難題時,反正之前沒有承諾,到時怎麼做也沒關係是嗎?
新聞:前議員受俄國任命當「傀儡市長」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83%8F%E5%85%8B%E8%98%AD%E6%88%90%E6%88%B0%E5%A0%B4-%E5%89%8D%E8%AD%B0%E5%93%A1%E5%8F%97%E4%BF%84%E5%9C%8B%E4%BB%BB%E5%91%BD%E7%95%B6-%E5%82%80%E5%84%A1%E5%B8%82%E9%95%B7-%E7%83%8F%E5%85%8B%E8%98%AD%E4%BE%9D%E5%8F%9B%E5%9C%8B%E7%BD%AA%E9%80%B2%E8%A1%8C%E8%AA%BF%E6%9F%A5-080312630.html
這篇華郵的報導真是精彩,沒想到美中關係急速惡化的導火線,可能是 John Bolton 意外促成。逮捕孟案之後急轉直下,引發中美各方面的政爭,信任關係瓦解直到改朝換代拜登上任,還是無法解決。最後解決此次爭端的是加拿大的外交大使。然而自此事之後其實中美,和中加關係今昔非比。
加拿大夾在中間,則是得始終保持人權司法,面對本國人民的人質外交,又得透過告知外交來找尋契機解決爭端,當真不容易。
紀念一下,這輩子第一次擁有 3D 列印的東西,獻給 Steam Deck 上蓋。 Stream Deck 原廠附了一個看來保護很棒的殼,缺點就是太胖太重,兩個加起來比筆電還重,有違我輕量化的目標。
網路上找到從好心人釋出的3D列印檔案,搜尋半天找到內湖的專業的 3D 代印廠商,印出來非常合。只可惜我預算不夠,不然就可以不用印成兩半再組合,還可以請廠商代我打磨。
所以回家的路上到五金行買個背膠海綿,砂紙,第一次知道 3D 列印的硬度這麼堅固,手痠的要命打磨半小時成很慘的樣子,只好直接上貼紙。上完一切都完美了。
原來這就是真愛 🤟
https://www.printables.com/model/293304-steam-deck-front-protective-cover/files
因緣際會裝了 NerdFont 之後,發現了 Starship.rs ,真是個讓工程師感受良好又沒有創造生產力的好東西,而且網站的語言有國旗
除了 Twitter 易主之外, 紀錄一下 Facebook 近來慘況連連。
首先看到幾週前網友查了 Meta 的 Web3 實踐 Decentraland,日活躍使用者平均之下不到 1000,Horizon Worlds 則是約 6000,而且很多人造訪後再也不回鍋,距離想達到的目標非常遙遠。再來是公布第三季財報後,股價大跌,而且從蘋果阻祖,Facebook 改姓 Meta,一年間股價跌了超過 70%,前兩天更是跌了將近 20%。
祖克柏一直以來賣股都有保留最大的決策權,也就是他的決策即使受到董事會壓力,也無法被推翻,如果公司小的話可能很正常,但幾十億人使用的軟體公司,重大錯誤沒辦法止損,也展現了權力過於集中的缺點。雖然是後見之明,不過回想起來,去年改名就是個亂七八糟的開始。
回頭看看 COVID 19 初期,民主國家的混亂顯而易見,然而在一段時日後,好像(因為權力沒有過於集中)比較有機會修正錯誤的決策,至少我期望的權力分配制度,應該要能達到這樣的效果。
關於元宇宙,身為一個阿宅覺得虛擬世界很棒,但網友說的好,拜託多發明點娛樂,不要在裡頭重現真實世界的鳥蛋和工作了好嗎...
想提一下緩靖主義(姑息主義)的歷史,這篇作者以古鑑今讓我滿有感,比起報導者文章提的柏林圍牆鐵幕之說,國際局勢現況真的是對中國滿滿的緩靖主義,而且有種深陷泥沼無法掙脫之感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德國人又有多少知道過去這段他國姑息該國擴張的歷史?被縱容的國家當然沒有學到教訓,也難怪現在選擇了一條跟其他西方國家不一樣的道路。p.s. 如果有其他來源我也不想轉大紀元
《【名家專欄】對比二戰 看對中共實行綏靖政策》
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21/5/9/n12934663.htm普通的領導人推行綏靖政策,就是願意對敵人作出不必要的重大讓步。
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:與敵視我們生活方式的大國的全面戰爭似乎正在來臨,但並非不可避免。我們潛在的敵人正走到一起,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。
我們的前輩那個時代有「柏林—羅馬—東京軸心」,1939年納粹德國和共產蘇聯簽訂的《莫洛托夫—里賓特洛普條約》(Molotov-Ribbentrop Pact,又稱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》)使局勢變得更糟,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。
今天,我們正在見證一個不斷加強的敵對聯盟——「北京—莫斯科—德黑蘭軸心」。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才恍然大悟為什麼 Linux 跑 Windows 遊戲這麼順,原來除了 Wine 之外,還有 DXVK 這種把 Directx 轉譯成 Vulkan 的專案,然後進一步 Directx 12 也因為有了 VKD3D ,亦能順利轉譯成 Vulkan。真的是感恩無私開發、好人一生平安的開源專案。
https://github.com/doitsujin/dxvk
https://wiki.winehq.org/Vkd3d
以前我是滿不愛 IDE 的,沒想到近幾年落入 VSCode 的使用,開發經驗滿好的,外加 Github 也成為託管開源程式碼的最大選擇,簡直可說落入微軟的魔掌。十年前看 Windows Vista 那微軟的股價慘況,我真的想像不到微軟會這樣「用力」的投資 Open Source 產品,完全捨棄 IE,這種不到十年驚人轉型應該要有個教科書才對。究竟對開源領域是好是壞呢?或許再十年分曉。
不過話說,我們因為要評估安全性,好好檢查了一下 VSCode 的資安防護措施... 果然有同一個公司的基因,簡直叫做沒有防護啊...
第三方套件,擁有極大的權限可以即時傳輸各種資料出去,更不用說遠距連線 SSH 到 production 伺服器時,還會在伺服器幫你裝一堆第三方套件,想想就覺得驚恐。回過頭來,一個公司的基因應該還是有差的,不重視安全風險的公司,產品出來可能就是這個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