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罷免志工站在街上,昨天碰到立場不同的路人落下一句話,「該感謝OOO,讓你們有工作做」。
我想說志工的確是工作,邏輯思考無誤啊,這是在嗆人還是在誇獎?腦袋當機15秒才發現是在說拿錢辦事,還來不及反駁,就被他逃跑了。
立場不同用嗆聲來表達,當然是一種方式,可是為什麼他們的情緒會糟糕到控制不住,直接用嗆人,甚至暴力表達訴求呢?
幾年前一個研究一直放在心上:Twitter 演算法會放大憤怒、敵意和促成極化
https://g0v.social/@jimyhuang/110456656478482855
我相信有意識的人,絕對能感受到,不只 Twitter 的演算法,各式社群媒體演算法,都會碰到這類問題。
常見的促成敵意方案,就是把對方去人性化,抹成為了利益,抹成沒有臉的樣貌,從網路到媒體都是吸收這類資訊,輕鬆就可以用謾罵來抒發,用憤怒吸引跟隨或按讚,為何不呢?
但久了之後,等實際上看到人臉時,彼此還能看得到對方的人性嗎?
我覺得健全公民社會面對最大的敵人,是仇恨,可是這時代的仇恨,實在太輕易就推送到即使差別沒有這麼大的彼此眼前。
所以我很喜歡站長貼的一句話,這裡的管理員不是無臉的人,是有臉默默維護小站的志工(大意)